6月10日下午,在校工会牵头组织下,学校的专家学者来到红光村,为我校帮扶村乡村振兴一线的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以及网格员、党员代表开展乡村振兴专业知识讲座。

红光村驻村第一书记胡卫东简要介绍了近年来红光村在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希望双方以本次共建活动为契机,加大合作力度,创新合作方式,推动双方基地共建取得良好成效。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徐惠介绍了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建设特色,强调了共建思政课社会实践基地的重要现实意义。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在理论宣讲、社会调查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与红光村、兴圩村的合作。通过双方共同努力,开辟更多更好的合作渠道,实现更多领域的交流合作,结出丰硕的共建成果。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高敏表示,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发挥理论优势,通过送理论服务乡村振兴,将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基层群众更生动地理解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知行合一、参与社会服务的有效途径。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书记倪松根博士,应邀给红光村、兴圩村党员干部上了一堂题为《乡村振兴要发挥人才引领作用》的生动党课。他从乡村振兴中“人才”重要性、乡村振兴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乡村振兴中“人才”的作用发挥等三个方面做了深刻的阐述。他指出,推进乡村振兴事业,需要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要充分发挥乡村振兴中人才的作用,还需要正确处理好能干、巧干和实干的关系,把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兴圩村驻村第一书记郭书记对于本次的学习研讨会进行了总结。
双方签署了共建思政课社会实践基地协议,并举行了授牌仪式。(撰稿:郭道江、张立成,审核:陈宪德、姚敏)